2008年6月24日 星期二

操作介面設計模式


「我忘記我選到什麼了?」

「我找不到確定鍵在那!」

「為什麼點這個沒反應?」

「這顏色好亂,我看的眼睛好累」

很多人都遇過,使用者抱怨介面太花,配置很亂,操作不夠Friendly
但如果遇到一個讀資工的宅男,要求介面簡直是緣木求魚,或者我該說雪上加霜? XD

工作以後,我就一直被介面問題煩惱
也找過幾本書,但都只是只會其型,不知其意

直到我拿到這本為止

本書內容:

介面設計的型錄,多半以人的角度思考並講解其原理

人類到底看見了什麼,人類到底想做些什麼

我看了多少:

全讀完,基本上不太可能看不懂,只是有沒有練熟的問題

重點心得

  1. 使用者做什麼:使用者為什麼要用這個程式,會做何種程度的嘗試,利用基本原則引導使用者熟練系統,因為文件沒人會去看
  2. 組織內容:空間的規劃,不同類型的資料,在人類心中有各自適合的心智模型,再對應到介面上擺放方式
  3. 到處走走:路徑的規劃,一步步走向正確的地方,不能讓使用者迷路,好的路標不是強迫到正確的位置而是指出使用者前進的方向
  4. 組織規畫:頁面的配置,視覺流的影響,物件型態(這裡指的是視覺外觀)的所造成的關聯性,應該有系統的分門別類,而不是雜亂無章,看網頁或視窗時,人不會照順序看,而是憑感覺
  5. 做事:如何讓[按鈕]/[選單]/[連結]看起來是能用的,讓不同的元件負擔起不同責任,例如下拉式選單(DropDownList)負責"選擇",按鈕(Button)負責"執行",拖放(Darg-and-Drop)負責"移動"等等,還有得注意文字盒(TextBox)的使用,這東西通常很難用
  6. 資訊圖形:千言萬語不如一張好圖,圖形的力量比想像中的還可怕,把形狀放大或是顏色改辦一下,對看的人而言就意義完全不同,利用大小顏色聚焦資訊,不重要不代表不需要
結論:

其實嚴格來說,這應該算是心理學家跟藝術家的事,而且是很抽象的東西,我們搞技術的人大部分都不擅長這些,但程式畢竟是要給人用的,既然如此,那我們就看些簡單的基本原理,然後用抄的就好,本書不但提共抄襲的好材料,又沒有困難的理論,值得一讀

沒有留言: